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記者與編輯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湯加火山爆發將造成“無夏之年”?
流言:湯加火山爆發后,大量火山灰進入平流層后長期無法沉降,產生“遮陽傘效應”,會造成全球溫度下降的“無夏之年”。
真相:火山確實會導致地球“降溫”,主要原因是它們向大氣層中注入了含硫氣溶膠,這些氣溶膠進入平流層后,會將更多的陽光反射出去,從而在大氣層內產生冷卻效應。
曾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下降0.5℃的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指數(VEI)是6級,它在1991年的爆發釋放了20000千噸二氧化硫;此次湯加火山的爆發預估的VEI是5—6級,但噴發首日二氧化硫釋放量僅為62千噸,對全球氣溫的影響不會很大,不會造成“無夏之年”。目前,湯加火山仍處于活躍狀態,還需進一步監測其活動情況。如果后續火山不再發生更大規模的爆發,則暫時不會影響到全球溫度。
早晚加油更省錢?
流言:汽油的加油量是根據體積來計費的,而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相同質量的汽油在氣溫較低的清早、夜間體積更小,因此早晚加油更劃算。
真相:早晚加油更省錢的說法不成立。目前加油站都建設有地下儲油庫,而且都有一定程度的防護層,汽油常年以恒溫的條件存放,并不會受到外界溫度影響。即便早年間技術水平達不到現在的標準,無法實現地下恒溫儲油,汽油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密度變化也不大,產生的價格差異是很小的。
新鮮肉突然跳動是有寄生蟲?
流言:家家戶戶備辦的年貨中,發現買回的肉類會自發跳動就要當心了,這是肉里有寄生蟲的表現。
真相:其實,剛剛屠宰完的肉會跳動,并不是有寄生蟲,而是說明肉很新鮮,屠宰的時間很短。
剛宰殺不久,鮮肉的中樞神經已經死亡,但是肌肉周邊的神經末梢還沒有完全死亡,肌肉里的能量物質三磷酸腺苷(ATP)還沒有耗盡。因此,在外界輕微刺激下,肌肉還可以產生跳動,這又叫做“超生反應”。宰殺一段時間后,肉中的ATP耗盡,肌肉纖維會鎖死,也就不會跳動了。
預制菜不新鮮還含有防腐劑?
流言:和新鮮菜相比,今年春節最流行的年夜飯預制菜經過冷凍和重新加熱后已不新鮮,有的預制菜保存期長達一年,肯定含有添加劑、防腐劑。
真相:預制菜與我們平時吃到的食物沒什么不同,沒有額外添加防腐劑。而規范化、可追溯的生產加工流程,會讓菜肴的口味更穩定、品質更安全。工廠預制菜為標準化生產,消費者拿回家只要放在煤氣灶上加熱就能還原味道,口味復原度與堂食現炒的不相上下。
絕大多數預制菜都需要經過高溫烹飪,本身就是殺菌過程;接著使用液氮等速凍技術,通過超低溫冷凍,完全能抑制微生物繁殖,所以不需要額外添加防腐劑。另一方面,預制菜根據包裝標準要求,要將所有原料羅列出來,所以配料表里會出現所用調味料中的相關添加劑。
但這并不意味著預制菜就添加了比堂食菜肴或自制菜肴更多的添加劑。即便是消費者自己購買、烹飪的食物,往往也含有添加劑。只要符合國家制定的添加劑標準,合理使用添加劑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兒童打的新冠疫苗劑量需減半?
流言:大部分兒童用藥,根據成人用藥量減半或酌減來使用。給兒童使用的新冠疫苗劑量也需減半,否則身體會“過載”。
真相:目前,包括兒童在內的所有年齡段的新冠疫苗劑量和成分都是完全一樣的。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采用統一劑量,這是全球通用辦法。治療性藥物的用藥劑量有的考慮體重,有的還要考慮身體表面積,這個與藥物在體內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和肝臟代謝等因素相關。
但疫苗發揮作用的機制與治療性藥物不同,疫苗里的抗原進到身體里之后,不是直接“發揮藥效”,而是經過免疫系統進行抗原遞呈,免疫細胞識別后產生抗體,抗體再發揮阻攔病毒感染或防發病等作用。以上過程,跟體表面積、體重沒有相關性。
事實上,絕大多數疫苗的劑量都是不區分成人、兒童的。例如乙肝疫苗、宮頸癌疫苗、肺炎疫苗都沒有人群上的劑量區別。從機制來說,疫苗進入兒童的身體之后,產生抗體的機制和成人是完全相同的,沒有區別。
“冷煙花”溫度低,燃放沒危險?
流言:顧名思義,“冷煙花”燃放溫度較低,不屬于煙花爆竹等危險品。
真相:“冷煙花”的稱呼會帶來一定誤導性,它們不但屬于煙花爆竹,而且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基本屬性也并未改變。
“仙女棒”“電子煙花”等在燃放時,火焰(火花)噴出后溫度迅速降低,距噴射口20cm處溫度降至約80℃,距噴射口50cm處溫度降至約40℃,所以俗稱“冷煙花”。燃放此類產品時,噴射口處的溫度高達700-800℃,仍然可以灼傷人體,引燃易燃物。
因此,在生產、經營、儲存、燃放“冷煙花”時,仍要嚴格遵守有關煙花爆竹安全管理的各項規定。大眾燃放“冷煙花”時應采取對煙花爆竹產品普遍適用的安全措施,嚴禁在室內以及任何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場所燃放。
寶寶穿紙尿褲會導致“O型腿”?
流言:紙尿褲會讓寶寶的腿無法并攏,等孩子長大了,就會變成“O型腿”!
真相:“O型腿”與紙尿褲無關。胎兒在母親肚子里為蜷縮狀,雙腿呈O型,這種腿型在胎兒出生后會延續至2歲左右,屬正常現象。
2歲以后,隨著寶寶們學會走路、蹲起,為了適應生理需求,他們的下肢就會進行自我調整,逐漸變成“X”型外觀,到4-5歲左右時“X”的程度往往最明顯。而到了6歲以后,“X”型的弧度逐漸減小。長到7-8歲左右,雙腿逐漸形成與成人一樣的外觀。
現在的一次性紙尿褲設計對嬰兒的腿活動沒有什么限制,腿部可以自然伸展和經常活動使關節、肌肉正常發育。因此,2歲前的寶寶“O型腿”是正常發育狀況,不是由紙尿褲造成的。如果真的出現了異常情況,也不能忽視,一定要帶寶寶去醫院接受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切勿自行矯正。
來源:北京科技報社